您的位置: 首页 >安全保健>详细内容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0-08-27 00:00:0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新型冠状病毒肺炎(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,COVID-19),简称“新冠肺炎”,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。

一、病毒特征

    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阶段。中国已公布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,这将有助于全球科学家和公共卫生组织加入诊断试剂的研发,及病毒致病性研究。

国家卫健委已发布1号公告,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,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、控制措施,同时将其纳入检疫传染病管理。

二、传播途径

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、咳嗽、说话的飞沫,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;

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,形成气溶胶,吸入后导致感染;

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,接触污染手后,再接触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粘膜,导致感染。

三、临床表现

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:以发热、乏力、干咳为主要表现,鼻塞、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,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 。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,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症休克、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。值得注意的是,重症、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,甚至无明显发热。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,可无发热,多在1周后恢复。多数患者预后良好,少数患者病情危重,甚至死亡。 

·       治疗和预后

新冠肺炎实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。绝大部分患者,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,经过各种氧疗、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,均可以顺利出院。出院标准是咽拭子检查阴性两次,没有任何症状,体温正常,CT也正常,之后要再隔离两个星期。

五、预防和诊断

(一)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,新冠肺炎的潜伏期为1-14天,多为3-7天。根据其传播途径,采取呼吸道隔离、接触隔离等预防措施。

·不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;

·室内勤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;

·外出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;

·避免到密闭、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合和人多集中的地方;

·注意手卫生,外出回家后、餐前便后、接触垃圾等,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或皂液,应用七步洗手法洗手,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搓洗;

·加强锻炼,规律作息,提高自身免疫力;

·密切关注发热、咳嗽、发力等症状,一旦发现及时就医

(二)根据流行病学史、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、病原学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。

·流行病学史:发病前14天有中高风险疫区旅行或居住史、或曾接触过疫区人员;聚集性发病;与新冠肺炎患者有接触史;

·实验室检查: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,淋巴细胞计数减少。部分患者出现肝酶、肌酶和肌红蛋白增高。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,降钙素原正常。严重者D-二聚体和炎症因子(白细胞介素-6)等升高。

·影像学检查:早期呈现多发性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,以肺外带明显。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、浸润影,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,胸腔积液少见;

·病原学检查:采集患者痰液、咽拭子、下呼吸道分泌物、血液、粪便等标本,进行实时荧光逆转录-聚合酶链反应(RT-PCR)检测SARS-CoV-2核酸阳性;或病毒全基因组测序,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。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